单板滑雪初学者必看|站姿宽度、角度及其他设定方法全指南

是否也有人在烦恼:“单板滑雪的站姿宽度和角度到底要怎么调整呢?”

很多人买完装备后,滑雪板上的固定器(绑定器)都是在店里装好的,之后就一直那样使用。
如果是由经验丰富、懂滑雪的店员帮你安装,那基本不用担心;
但若是由从未接触过单板滑雪的店员安装,有时可能会被装成非常奇怪的站姿宽度或角度,这一点要格外注意。

另外,如果你是在网上购买滑雪板和绑定器,那就需要自己动手安装,这时往往会更加困惑——“到底该怎么装才对?”

事实上,作为滑雪教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经常被学员问到关于站姿宽度和角度的设定问题。

因此,这次我们现役的单板滑雪教练将详细解说:
如何决定合适的站姿宽度和角度、根据不同滑行风格的推荐设定方式、以及其他绑定器的调整方法。


自己紹介
ブログ運営者
Aya-chan & Arata

☆Aya-chan☆
A級トップ合格インストラクター。東京大学 理科二類卒。ウェブデザイナー。趣味美容ケア、特技ビール早飲み。

~~~~~~~~~~~~~~~~~~~~~~~~~~~~~~~~~~~~~~~~~~~~~~~~~~~~~~~~~~~~~~~~

☆Arata☆
元公認スクール指名No.1インストラクター。情熱スノーボーダー。趣味ダイエット、特技リバウンド。

~~~~~~~~~~~~~~~~~~~~~~~~~~~~~~~~~~~~~~~~~~~~~~~~~~~~~~~~~~~~~~~~

スノーボード歴20年以上、年間滑走は120日ほど。JSBA公認A級インストラクター。
北海道のルスツを中心に夫婦でプライベートレッスン専門のスノーボードスクールを運営しています☆

ブログではスノーボードに関する「本当に役に立つ」情報を発信していきたいと思っています。スノーボードを物理学など理系の観点も含めて楽しく解説していきます!

Aya-chan & Arataをフォローする

“站姿 & 角度”是单板滑雪特有的设定

在所有横向类运动中,除了单板滑雪,还有滑板(skateboard)和冲浪(surfing)。
而单板滑雪与这两种运动最大的不同点在于:脚是通过绑定器固定在板上的

滑板和冲浪都没有绑定器,因此可以根据当下的情况随时调整脚的站姿和角度;
但单板滑雪不同,脚的位置和角度必须事先设定好

因为脚被固定住,等你熟悉之后反而更容易控制滑雪板。
但如果站姿或角度不合适,不仅会妨碍进步,还可能造成膝盖或脚踝受伤

所以,为了安全且高效地提升滑雪水平,找到适合自己的站姿与角度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单板滑雪的站姿宽度与角度并没有“唯一正确答案”

刚才提到,设定合适的站姿与角度对于提升滑雪技巧非常重要。
但首先要明白一个前提:——并不存在唯一正确的设定方式

不同的身高、骨架、滑行风格都会影响最适合的站姿与角度。

即使某种角度你觉得“很好滑”,稍微改动一点,也可能会发现更顺手的感觉。
实际上,我们教练自己也常常会尝试性地调整站姿与角度,寻找最佳平衡。

当然,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依然有一些基本参考值与判断标准
你可以先按照这些基准去设定,然后根据自己的感觉微调,
找出最适合当下自己的站姿与角度——那就是属于你的“正确答案”。


如何确定单板滑雪的站姿宽度

首先来看看“站姿宽度”的基本概念。
或许有些人会问:“什么是站姿宽度?”
简单来说,就是两只绑定器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调整站姿宽度,会影响到膝盖弯曲的灵活度、滑行的稳定性与操控感
所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站姿宽度,能大大提升滑行的舒适度。


— 站姿宽度的参考标准

要找到舒适的站姿,首先要了解一般的基准。

通常会说“以自己的肩宽作为基准”,
但其实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的肩宽具体是多少。
因此,可以用一个更简单的公式来计算:

身高 × 0.3 = 站姿宽度(cm)

例如:160cm × 0.3 = 48cm

不过,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参考值。
实际滑行时如果觉得不舒服,可以根据感觉或风格做适当调整。

Aya-chan
Aya-chan

我身高160cm,通常使用50cm的站姿。
当然,板的长度也会影响设定,所以建议大家把这个数值作为参考,根据情况灵活调整。

测量时,只需要量出两只绑定器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即可。


— 根据推荐站姿确认重心

确定了大致的站姿宽度后,接下来要决定绑定器安装在哪一排螺丝孔上。

即使宽度一样,如果固定位置偏向板头(nose)或板尾(tail),
滑行感觉都会完全不同,所以不能随意安装。

建议的方法是:
以推荐站姿为基准,先确认重心,然后再根据需要微调。

以推荐站姿为中心,左右同时移动相同数量的螺丝孔,这样重心不会偏移。
把绑定器放在推荐站姿的位置上,慢慢调整到自己理想的宽度即可。

顺带一提,所谓“推荐站姿”,是指滑雪板厂家所设定的标准绑定位置
每块板上都会标有推荐站姿的标记,安装前务必确认。

Arata
Arata

板的长度一般也会随身高变化,所以如果实在拿不准,从推荐站姿开始就没问题。


— 根据滑行风格微调站姿宽度

虽然身高可以提供一个大致基准,但不同滑行风格也需要不同的站姿调整。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几种常见风格对应的站姿宽度参考。


・Gratri(平地技巧)推荐站姿宽度

如果你想专攻地面花式(Gratri),建议比基准站姿略宽一些
大约宽一个螺丝孔左右。

当然,每个人喜好不同,不同技巧类型也会影响适合的宽度。
所以建议多尝试几种设定,找到最顺手的感觉。

一般来说:

  • 较宽的站姿更适合做“butter”类动作;

  • 较窄的站姿更容易发力跳起(ollie)。

这个部分存在个人差异,建议先从基准略宽开始,边滑边调整。


・Carving(刻滑)推荐站姿宽度

想要做出干净利落的刻滑(carving)转弯,
可以比基准站姿略窄一些

较窄的站姿能让滑雪板边刃更牢固地压在雪面上,
发挥出最大的抓地力。

不过,过窄会导致平衡难以掌握,因此应逐步调整,而非一次性缩得太窄。


・Powder(粉雪)推荐站姿宽度

在粉雪中滑行,使用推荐站姿即可,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身高×0.3”的宽度。

如果站姿太宽,重心会太低,导致板的浮力下降;
太窄则容易失衡,甚至埋进雪里。

滑粉雪时,重心应稍微偏后方以提升浮力,
因此建议配合稍后的“Setback(后移设定)”一起调整。


・初学者推荐站姿宽度

对于初学者来说,用推荐站姿最稳妥。

站姿较宽会增加稳定性,但板的控制会变得困难;
站姿较窄则操作容易,但稳定性下降。

如果你觉得“虽然不太会摔,但转弯总是转不起来”,
可以试着将站姿比基准稍微缩窄一点,效果可能会更好。

如何确定单板滑雪的角度(Binding角度)

在决定好站姿宽度后,接下来要设定的是角度(Angle)
所谓角度,就是指固定器(绑定器)安装时与滑雪板之间形成的倾斜角度。
左右脚的固定器角度可以分别独立设定。

角度的选择和站姿宽度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而且也会随着滑行风格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因此,与其一旦设定好就一直不变,不如在滑行的过程中不断尝试、调整,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角度

Arata
Arata

角度这个东西真的非常深奥。
我自己在滑不同风格的时候都会调整角度,例如滑刻滑(Carving)、玩公园(Park)或滑粉雪(Powder)的时候都会有所不同。
即使都是以刻滑为主,每个人也有不同的角度喜好,建议多尝试几种,找出最适合自己的设定。


― 角度的不同会造成什么变化?

初学者可能会想:“角度真的那么重要吗?”
其实了解角度对滑行的影响,会让你在设定时更容易想象滑行时的感觉。

一般来说,角度越向外打开,越容易做出先行动作(Lead Movement)
身体打开的幅度越大,越能顺畅地将身体的扭转力量传递到滑雪板上。

角度主要分为两种:

  • 前倾式站姿(Forward Stance):两脚的角度朝同一方向;

  • 鸭式站姿(Duck Stance):两脚的角度相反、向外打开。

前倾式角度的优点是身体转动更自然,便于发力压板、带动转弯;
但缺点是**反脚滑(Switch Riding)**会变得困难。

鸭式角度则相反,两脚向外打开,使得正脚与反脚滑行都比较容易
尤其适合玩地面花式(Gratri)的人,因为可以更灵活地做不同方向的动作。
但缺点是对滑板的压板力较弱,因此不太适合刻滑(Carving)

Arata
Arata

不同角度会显著影响适合的滑行风格,
所以找到自己想专注的风格后,再去调整角度设定,会更顺利。


― 先确认自己是Regular还是Goofy

在调整角度前,首先要确定自己的滑行方向:

  • Regular(正规站姿):左脚在前;

  • Goofy(反脚站姿):右脚在前。

如果你之前滑过雪,应该已经知道自己是哪种站姿。
但如果还不确定,可以参考“初次滑雪前必须知道的基础知识”那篇内容,帮助判断自己适合哪种。



― 当角度导致“拖鞋(Drag)”怎么办?

有时设定好角度后会发现靴子超出雪板边缘
滑行时靴子碰到雪面,这种情况就叫“拖鞋(Drag)”。

拖鞋会妨碍转弯练习,也会让锐利的刻滑动作被鞋子干扰,无法顺畅完成。

一般来说,鞋尖和鞋跟各超出雪板约 2cm 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超过太多导致拖鞋现象,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 防止拖鞋的方法

  • 调整绑定器的**居中位置(Centering)**与角度

  • 使用**垫片(Plate)**提高绑定器高度

  • 更换较宽的滑雪板

  • 更换鞋跟杯较高的绑定器

其中,垫片是一种放在滑雪板与绑定器之间的配件,
能略微抬高绑定器,防止靴子接触雪面。

虽然换板或换绑定器成本较高,
但如果追求锐利刻滑又担心拖鞋问题,

Arata
Arata

推荐试试 Salomon Hologram(萨洛蒙·全息)绑定器
其鞋跟杯设计能在后刃刻滑时避免触雪,
既能流畅刻滑,又有适中的柔韧度,非常适合想兼顾Gratri或Park的滑手。


调整居中(Centering)

所谓居中调整,是指将绑定器前后移动,使其在雪板中心对称

原则上应安装在中间位置。
但如果靴子超出太多导致拖鞋,可以适当向前或向后移动绑定器以修正。

调整时,将绑定器圆盘的螺丝槽竖向放置,就能前后微调位置。


 调整后移(Setback)

后移(Setback)指的是将站姿整体向板尾(Tail)方向移动,
让身体重心偏后。

这样会让板头(Nose)更长,带来以下优点:

  • 在粉雪中浮力更强;

  • 转弯更稳定;

  • 刻滑时更顺畅。

缺点是反脚滑更难
所以以刻滑或粉雪为主的滑手,建议加一点后移;
但若是初学者或以花式为主、经常反脚滑的人,则不建议使用。


 职业滑手的站姿与角度参考

以下是几位著名滑手的设定,仅供参考(设定会随训练阶段调整):

滑手类型站姿宽度角度
平野步梦Halfpipe52cm前脚 +15° / 后脚 −6°
国母和宏Halfpipe・Backcountry55.8cm前脚 +21° / 后脚 −15°
平冈卓Halfpipe54cm前脚 +15° / 后脚 −9°
Shaun WhiteHalfpipe58.4cm前脚 +12° / 后脚 −3°
角野友基Slopestyle52cm前脚 +9° / 后脚 −9°
平间和德Carving60cm前脚 +36° / 后脚 +27°
瀧泽宪一Carving・Gratri56cm前脚 +12° / 后脚 −12°

可以参考你喜欢的职业滑手的设定,或模仿他们的风格进行调整。


 试试“Stancer”测量设备

如果你觉得自己始终找不到合适的站姿与角度,
或嫌反复调整麻烦,不妨试试“Stancer”测量仪。

它是一种部分滑雪店配备的专业设备,
通过测量你的骨盆、脚踝活动范围等数据,
来推荐最适合你身体的站姿与角度。

你可以一开始就用Stancer测试,
也可以在自己尝试过多种设定后再测,
往往会有新的发现,十分有趣。


 总结

看完以上内容,你是否对设定方法更有信心了呢?
虽然“单板滑雪设定”听起来很复杂,
但只要掌握方法,新手也能轻松完成。

尝试不同站姿和角度,你会渐渐发现最顺手的设定,
而在不断思考与调整中,你的滑雪技巧也会自然进步。

我们是北海道留寿都的Samurai Snow Concierge滑雪学校
专注于单板与双板的私人课程教学。

如果你对滑雪设定或滑行技巧还有疑问,
欢迎随时咨询我们现役A级教练团队!

コメント